U8国际官网 U8guojiguanwang 分类>>
U8国际- U8国际官方网站- APP下载50年账本里的小家大国
U8国际,u8国际官方网站,u8国际网站,u8国际网址,u8国际链接,U8国际APP下载
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射镇银木村四组村民汪付合的家中,有一个醒目的古铜色柜子,其中一个抽屉上着锁。
里面藏着什么宝贝?9月27日午后,当着记者的面,74岁的汪付合打开了抽屉,里面是一沓厚厚的作业本,有的单本成册,有的几本装订在一起,许多纸张早已泛黄。
这30册作业本上,记录着汪付合一家50年来的收支细账——按农历时间顺序,详尽到每一笔收支的时间、事由、涉及人员,账目精确至分,每年除夕还有全年收支盘点……
50年的账本,表面是一个普通家庭琐碎的日常生活记录,实质却是一部“微缩历史”,折射出中国这些年的沧桑巨变。
“买烟吃0.23元,灰布六尺4.23元,蓝布一尺0.45元。”1976年农历六月廿二(7月18日),汪付合在一本作业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支出。
这是他第一次记录家庭收支,出发点很简单:“那时候的收入,主要就是在生产队里做活路挣工分,修一天涵洞才挣3分钱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。”
那时的汪付合,因有小学文化,为人又热心,已连续三年担任原庞家村(2003年原庞家村与原银木村合并为现在的银木村)八组的记分员。汪付合说:“记了几年生产队的账,就想着也记录下家里的生活开支,看一年究竟用了哪些钱,哪些是可以省出来的。”
这样记了半年后,细细算着收支,汪付合有了一个想法:“少吃点烟酒,能省点钱出来给爸妈扯两尺布做身衣服。”
“这法子要得!”自那以后,汪付合开始雷打不动地记账,一记就是50年。账本上,记录的是一家人50年的生活变迁和酸甜苦辣——
1987年农历二月十五(3月14日),汪付合的账本上,出现了“买奶粉3.20元”的账目——当年1月24日,儿子汪贵贤出生。
“贵贤出生的时候,我都36岁了,高兴得不得了。”汪付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,“喂猪、种菜、种庄稼、打零工,不过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。”
1991年,家里添置了全村第一台缝纫机——“买红岩牌缝纫机一台218元。”
又过了5年,汪付合花了300元,为10岁的儿子买了全村第一辆山地变速自行车。
“当时,有个人骑了辆山地变速自行车到村里走亲戚,我一眼就喜欢上了,就缠着爸爸给我买。”时隔多年,汪贵贤仍然记忆犹新。汪付合卖了一车烤烟有了300元,就求着人家把自行车卖给了他。
汪付合一家的生活,在21世纪翻开了崭新的篇章,彩电、冰箱等家电先后出现在账本上。
2016年,汪贵贤在彭水县城首付10余万元,买了一套商品房。3年后房子装修,汪付合记下了这样一笔开支:“给贵贤、阮芮(儿媳)买房子装修3万元。”
翻看着一本本账本,汪付合时而眯眼回想往事,时而微笑着点头。当账本翻到2020年农历腊月初八(2021年1月20日)时,他不禁老泪纵横。
这天是汪付合70周岁生日,也就在这一天,相伴了近40年的老伴周兴权因病去世。夜深人静时,汪付合翻开账本,记录下各项丧葬事宜……
“现在日子好,不愁吃、不愁穿。”周兴权过世后,汪付合一个人住在村里,仍坚持记录每一笔收支,“生活越好越有钱,越要精打细算。”
汪付合没有想到,这些原本只是记录自家生活收支的账本,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50年来的沧桑巨变,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
2024年除夕,汪付合盘点当年收支总账:银行存款达到7.5万元!这与40多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——1979年,虽然汪付合勤快、节俭且精打细算,但一年忙到头,不仅没盈余,还欠下了5元钱的外债。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汪付合一家紧巴的日子出现了变化:“个人种的苞谷、红苕可以买卖了,收入来源就多了。”过了这么多年,汪付合对当年的事却记得很清楚。
“那时候耕作条件、农业技术都不行,原庞家村八组130多个人,一年下来收苞谷不到3万斤。”银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占友说,而去年银木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就超过了13万元,还发展起了光伏、辣椒等产业。
改变的不只是存款。2000年农历正月廿九(3月4日),汪付合的账本上记录了一笔车费20元,这是他和周兴权坐汽车去彭水县城的费用。
“以前去一趟彭水县城,要走5个多小时。”20岁出头时,汪付合给生产队购买柴油机,是走路到彭水县城,再坐船到涪陵,“前后一个多星期,才把柴油机买回来。”
2009年渝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彭水至重庆城区的车行时间由13小时缩短至3小时。今年6月,渝厦高铁重庆段正式开通运营,彭水至重庆城区的时间又缩短至50分钟左右。
“我看新闻里说,目前我们国家的高铁运营里程达到了4.8万公里,是全球高铁技术的领跑者。”张占友欣喜地告诉记者,现在,银木村40余公里通组路已全部完成硬化,全村645户家庭95%以上购置了小汽车。“今年,村里正在实施4.2公里的入户路改造,要让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。”
今年9月3日,汪付合早早守在了电视机前,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。
2009年12月,怀揣着父亲给的300元钱,汪贵贤参军入伍。汪付合也把这300元钱记录在账本里。从此,汪付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消息格外上心。
看着受阅方队整齐划一地行进,听着战机呼啸长空,汪付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:“国家强大了,看哪个还敢来欺负我们!”
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这是我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。
“群”是周兴权与汪付合重组家庭带过来的二女儿,还有大女儿黄书。汪付合把以前没读过书的两个女儿送到了学校,“就从一年级学起,要读书识字才有出路。”
2006年8月,考上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汪贵贤,怀揣学费和第一个月的生活费合计3213元到校报到——他是从原庞家村八组走出的第二名大学生。
如今,得益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,仅有19户人家的原庞家村八组,已走出了13名大学生,整个银木村已走出100多名大学生。
翻看汪付合的30册账本,会发现医疗费用在家庭日常开支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。
1987年除夕盘点,汪付合一家当年总收入为991.97元,医药费支出达到了73.60元。
2016年,我国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,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,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。
“老伴周兴权在彭水县人民医院看病,共花费医药费3万余元。医保报销后,个人支付7000余元。要是没有医保,就要负债了。”汪付合说。
汪付合特意指着一笔账单给记者看:“打煤油5提、9.50元。”时间是1999年农历冬月初九(12月16日),这是最后一次购买煤油的开支。当年除夕,原庞家村全村通电,开启了电灯照明的历史。
“煤油熏人,时间一长,两个眼睛就不停地流泪水。”张占友记得,当年,有村民为了解决煤油燃烧时熏人的问题,曾尝试着将煤油和汽油混合点燃,结果发生了爆炸,脸和手臂都被炸伤了。
1999年8月,村民们得知了一个消息:过年前要通电,每家每户要出工出力帮忙架电线杆。当年除夕夜,家家户户顾不上吃年夜饭,守着灯泡等着盼着。晚上8点过,灯泡闪了闪后陡然亮起,欢呼声从村头响到村尾。
“电灯亮起的时候,我泪水一下子流出来了。”汪付合说,电力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可由于设施不完善、电压不足等原因,停电现象频频发生。
这样的情形,在2006年彭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后得到了改观。这一年,全国投产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万千瓦,开始步入电力结构调整、优化发展的重要时期。
“电压稳定了,电费也降下来了。”汪付合说,2007年3月,他支付了家里两个月的电费4.00元,平均每度电费仅0.57元。
“现在,村里的光伏发电还能上网卖钱,每年能给村里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。”张占友自豪地介绍。
翻看着自己亲手写下的一册册账本,汪付合感慨万千:“这几十年来的变化,实在是太大了。我要继续记账,把今后的好日子记下来,让孙儿、孙女都晓得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。”